作者:时间:2024-09-19浏览量: 0
印度: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当前问题
时间:2024年7月19日 来源:印度中央银行
原文链接:https://www.bis.org/review/r240722g.pdf
峰会的主题是“解读包容性增长”,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我们在未来十年及以后实现高增长和包容性的共同愿望。金融业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推动因素。凭借印度强大的宏观经济结构、有利的人口结构和数字化的显著步伐,印度金融业有望再创佳绩。银行和 NBFC 最近的年度财务结果表明,金融体系仍然稳健且富有弹性。此外,印度储备银行进行的宏观压力测试表明,即使在压力情况下,银行业仍将继续保持弹性。
从市场动态来看,印度的金融格局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推动因素包括技术创新、金融深化、储蓄和投资模式变化等。这些转变对金融机构如何开展业务和适应新兴风险都有影响。
新兴技术通过引入创新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重塑了金融服务业。需求方因素(例如客户对数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和供应方因素(与监管支持和金融科技的出现有关)共同提供了无摩擦的客户体验。储备银行还积极推动创新,设想了统一支付接口 (UPI)、监管沙盒、联合贷款模式、账户聚合器框架等机制。借助手机普及率、互联网可用性、重新定位的支付系统和众多客户数据点带来的协同效应,贷款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利用这些机制扩大其对目标细分市场的覆盖范围,并推进更具包容性的金融部门的议程。
总体而言,过去十年,银行业和金融业格局发生了变化,这得益于技术创新、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替代商业模式的出现。虽然这些因素促进了竞争和合作,但也对消费者信任和监管产生了影响。这种结构性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银行、非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需要仔细评估这些变化对其商业模式、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首先,让我谈谈目前贷款和存款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毋庸置疑,两者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距,但信贷增长不应远远超过存款增长。当银行需要维持 CRR、SLR、LCR 等时,更是如此。当然,人们认识到,几乎每笔贷款都会以借款人的名义产生一笔新存款或增加其账户余额。换句话说,银行系统中钱生钱。但根本问题是,信贷和存款增长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平衡。正如我刚才提到的,存款动员已经落后于信贷增长一段时间了。这可能会使系统面临结构性流动性问题。虽然关于“存款融资贷款”与“贷款融资存款”可能会存在争议,但目前的监管担忧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银行需要认识到结构性变化,并据此制定策略。传统上依赖银行存放或投资储蓄的家庭和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虽然银行存款在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家庭越来越多地将储蓄分配给共同基金、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其份额一直在下降。确切地说,家庭越来越多地转向其他渠道而不是银行来部署储蓄。
银行则试图通过增加对短期借款、存款证等其他来源的依赖来填补信贷与存款之间的缺口。这增加了它们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构成了挑战。存款偏好从活期存款和储蓄账户 (CASA) 存款的转变具有多种影响,银行需要牢记在心。随着信贷增长保持强劲,银行需要不断专注于改进和完善其信贷承保标准和风险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