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文化» 员工文采

员工文采

二十周年征文|回忆我与金准的初见

发布日期:2023-09-05 作者:成都分公司 李根 来源:

2016年8月,那时的我还在南京卓远任职,接到了“成都市IT大道现代有轨电车工程PPP项目评审项目”。现在想起,那是我与金准的初次见面。

关键词一:专业。其实在这个评审项目之前,我就参与了许多PPP项目的方案协议等文件的编制,也组织评审(或作为专家评审)过数个其他公司的咨询成果。很多小公司的成果一眼就能看出copy的痕迹,或者东拼西凑而成的缝合怪,再者也有照搬照抄政策文件的编制大纲,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优化调整的尝试。第一眼见到金准的方案,给我的感觉就是有自己的风格,结构关系层层递进,专业术语运用规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我个人也比较喜欢研究。我大约是在2015年前后刚刚接触轨道交通领域,研究了“影子票价”模式,但是对金准提出的“车公里补贴”模式还是一知半解,以为只是一个换汤不换药噱头。直至我看到项目方案,才对“车公里补贴”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包括车公里补贴公式中充分考虑了客流变化补贴、非客运业务收益等,同时也考虑了相应的调价机制。金准在咨询服务的同时,也不忘初心投入专业的研究,正是本人所感兴趣的。

关键词二:平和。评审汇报也是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字编制得再“完美”,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质疑,消除误解疑惑,阐明咨询成果的核心关键和内在逻辑,那么咨询工作也是失败的。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沟通技巧和语言的艺术。我在评审会上第一次见到陈总,以往的评审很少会有公司一把手参加,更不要提一把手亲自答疑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公司领导对项目的重视和亲力亲为。这个项目的部分问题,就是陈总亲自回答的。陈总的回答不只有专业性,更重要的是平和的态度,回答的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哪怕只是因为提问者理解存在偏差,也充分的尊重了专家意见。当然我也见过“互怼式”的评审现场,与专家针锋相对,必定要分个对错输赢;或者“沉默式”的答疑,无论专家提出什么意见,哪怕只是想交流一下想法,收获的也是无言以对。我觉得这两种评审表现无疑是不及格的,不能够算是专业的咨询公司和优秀的咨询人才,因为评审本身也是一个互相完善、互相成就的过程,专家的意见有其合理性,咨询成果也可能存在瑕疵,因此实事求是的对待,充分吸收正确的意见,对理解偏差之处进行合理解释,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业主,而非“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想这些就是初见金准给我带来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