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周年征文|路遥心远,迈步从头
——金准十五周年有感
这里是靠近东北边陲的一个小镇,盛夏里清凉白云在森林上空游弋,招待所门前的空地上各色小花尽显艳丽和生机,层层铺展而去,黑土草丛或远处树林里不断传来隐约的虫鸣鸟鸣蛙鸣。一个国家级大型电力工程就坐落在这里。
❖

想起十年前来过这里一次,以及更早之前来过好几次。有一些穿越的感觉。上午刚刚目睹了这里恢宏的工程场面和迷宫般的地下洞室群,而现在周边一片安静,又回到和十年前一样的场景。那时,这个项目刚刚提上选点规划,还在做前期研究,而当初那一群热切盼望项目早日批准立项上马的人们,已由另一群为之挥汗如雨盼望早日建成的人们所替代,转眼间,项目已经历十年的长途跋涉。
在经历中这样的事情已经好几次了。
还有一次是十五年前本人参与组织论证的一个好几百公里长的巨型引调水工程,这个项目从解放前开始就有先辈先贤开始为之奔走呼吁,可谓世纪工程。在十五年之后的前两年,又有幸为这个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发表咨询意见。光阴一指间,会议茶歇时一交流,已几乎没人知晓十五年前关于这个重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时的论证过程和细节了,问及当时曾参与这个工程的几位专家前辈,听到的回答是“好像有这人,应该早退了”,只好埋下头轻轻吹一下手里的茶沫花。而如今这个项目才刚刚举办了先导工程的开工仪式,项目身影也终于从无数先辈和前辈们遥遥无期的遥望中开始渐行渐近。
从事大型基础设施咨询就犹如一场长途旅行,我们从前期介入了,就与这个工程结下了长久的不解之缘分。这些工程承载了无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人里面有我们自己的父母兄弟和我们的下一代;这些工程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工作和智慧思考,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就犹如工程全生命周期里偶尔溅出的小小水珠;这些工程也是无数人毕其一生的追求,他们以参与了这样的工程为荣,引为终生的自豪,他们的名字可能记载于某份项目文件中,将在不经意间被后来者发现和提起,抑或彻底淹没在建设的轰鸣和运营的静默之中,再不为人所知晓。而无论有多少人为之默默贡献和辛勤劳动,这些工程或项目一旦建成,都将作为一个个标志性存在,长久矗立于神州大地之上或潜伏于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不经意中默默支撑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无忧地享受便捷的交通、清洁的能源、干净的水和优美的环境,并因之而扩展我们对未来更加无穷的想象和期待。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它琐碎而世俗。我们经常会与我们的客户讨价还价谋得一个合适的报酬,会舟车劳顿去长途奔赴一个只有半个小时的讨论会,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因之而在论者间结下个人芥蒂,会为劳动分工和薪酬不公而愤愤不平,会因与同行竞争者相持不下而焦虑不安,会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会为我们自认为的好建议和好主意被决策者彻底忽视或与同行无从交流而苦恼,当然也更会让我们在工作、家人和柴米油盐之间焦头烂额。
这就是“咨询”这份工作带给我们的现实感受,不断重复各种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切肤之痛和无可奈何,弥漫着浓浓地气,燃烧升腾着繁芜的人间烟火。而在某个时点上当我们蓦然回头,我们或多或少将惊讶于和感动于我们为之服务为之努力的“工程”已经悄然成型,它从来无视众多参与者的进进出出和他们的酸甜苦辣,它遵循自身的逻辑和方向,尽管步履艰难,但却坚定不移。
时值金准咨询成立十五周年,又有一批批年轻人如清风扑面一般翩然而至,让人不禁再度眺望窗外夏日里广阔土地上生机怒放尽情铺展的层层鲜花和无尽绿意。十五年,足可以让血气方刚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事业中坚,也足可让无数事业中坚步入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年代。但对于这个已经过去的十五年,在那些我们所服务的大型工程面前,可能才刚刚可以覆盖它的前期工作,就如同此刻的金准咨询,路遥心远,迈步从头。
是为金准十五周年所感,与各位咨询同仁同事共勉。
记于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地招待所
陈宏能
201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