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 南亚 > 印度 > 经济分析

印度:保持金融体系的韧性、面向未来和抵御危机的能力

作者:时间:2024-08-28浏览量: 0

印度:保持金融体系的韧性、面向未来和抵御危机的能力

时间: 2024620                                来源:印度中央银行

原文链接:https://www.bis.org/review/r240621k.pdf

 

印度的国内金融体系现在处于更强大的地位,其特点是资本充足率强劲、不良资产水平低以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良好。我要赞扬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实体如此出色的表现。然而,我们没有理由自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来维持这一进步。

在当今以动荡的全球溢出效应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环境中,金融部门必须采取适应性和前瞻性的方法来应对新出现的挑战。这将需要加强治理和风险管理实践;采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拥抱技术进步并利用它们为我们带来优势。储备银行将继续根据需要微调监管架构和监管严谨性,以促进金融体系的长期弹性和稳定性。现在让我详细说明这些方面。

强有力的治理是韧性的核心,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事实上,它是做出符合长期目标和风险管理原则的明智和战略决策的基石。在这方面,我想强调三个主要要求。首先,有效的治理需要为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确立明确的角色和职责。他们都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性,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对运营进行适当的监督。

其次,健全的治理还涉及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和强有力的保证功能,即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合规性。内部控制应旨在发现和减轻潜在风险,防止其升级为重大问题。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审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评估。它们还有助于真正遵守监管要求。敷衍了事地遵守法规实际上是弄巧成拙。我很高兴地注意到,在系统层面,我们的金融体系的合规文化有了显著改善。储备银行与发现缺陷的异常实体进行了双边接触。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合规职能的负责人是金融机构的良心守护者。他们应该在组织内拥有必要的资历和独立性。银行或非银行金融公司的这些垂直部门在识别其组织中的差距和弱点(如果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有助于管理风险和维护机构及其声誉。

现在让我谈谈商业模式。受监管实体和监管机构都需要警惕组织商业模式中的风险(如果有的话)。虽然商业模式可能旨在推动盈利能力和增长,但它们有时包含可能不明显的漏洞。追求业务增长很重要,但绝不能以承担不可接受的风险为代价。强大的风险缓解措施对于确保受监管实体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长期成功和弹性至关重要。

随着金融行业日益数字化,采用先进技术可以显著增强银行和 NBFC 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然而,必须确保这些技术安全、可靠并与机构的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将人工智能 (AI)、机器学习 (ML) 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和新兴技术融入组织运作,可以改变金融机构的运营方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增强预测分析,使银行和 NBFC 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和趋势。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实时识别异常模式和交易来改善欺诈检测。因此,它们可以保护机构及其客户免受金融犯罪和欺诈的侵害。通过自动化日常任务可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减少人为错误并释放资源以进行更具战略性的活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可以比人类更快、更准确地处理大量重复性任务,例如数据输入和交易处理。

东南亚 | 南亚 | 俄罗斯中亚 | 中东 | 中东欧 | 欧洲 |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