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项目动态 政策法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项目动态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加息落地,还有什么需关注? 发布日期:2018-03-22 作者: 来源:固收彬法 【天风研究·固收】 摘要: 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市场的关注点集中于此,但事实上近期欧日央行的表态之中也蕴含了货币政策的显著变动: 就其影响而言,无论是市场关注的联储加息3次或4次,还是欧日版的加息“缩表”,其决策基础都是通胀,行为本身只会带来波动而非趋势变化。基于通胀,我们维持前期判断:美元短期仍处于上行压力之中,美债收益率静待通胀确认,而后启动上行。 加息落地,还有什么需关注?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决议公布,随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点评如下: (1)加息25BP,一如预期,重申将进一步渐进式加息,但无论是决议还是鲍威尔的发言,都意指2018年将再加息2次,这不同于鲍威尔2月在国会发言过后市场形成的全年加息4次的预期; (2)但须注意,虽然目前的表态仍然是全年加息3次,但是对比去年年底和本次利率点阵图情况来看,明显有更多的委员支持加息4次,基本上与加息3次的支持率形成持平,因而联储总体的加息态度是趋于“偏鹰”的; (3)决策基础方面,联储进一步下调2018年失业率料预期至3.8%(2017年12月份预期为3.9%),但仍然保持2018年核心PCE1.9%的预期水平不变;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对薪资的增速低于预期表示惊讶,认为尚不存在通胀会迅猛上扬的迹象,但认为通胀会在未来数月上升; (4)可以看出,薪资表现未如预期强劲,进而带来通胀回升速度相对减缓,是3月议息会议和2月鲍威尔国会报告里的核心区别所在,由于对决策基础判断的细微变化,带来了对加息路径表态的变化,因而对于市场而言,未来博弈的仍然是通胀走势。 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市场的关注点都集中于此,但事实上近期欧日央行的表态也蕴含了货币政策的显著变动,加息落地之后我们应该对此更加关注: 北京时间3月19日,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支持年底结束QE,对明年二季度首次加息预期满意,随后欧元显著上行。 3月20日,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公开表示:在达到2%通胀目标之前,不排除加息可能。 欧洲央行在3月的议息会议决议中就已明确: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这一次的表态仍然恪守了退出QE先于加息的节奏,结合日本央行波动不定的资产购买节奏和“语焉不详”的加息表态,可以说欧日版的加息“缩表”(指缩减或退出QE)蠢蠢欲动。 不过虽然谈的都是加息,但欧、日央行隐含描述的未来政策路径却有“天壤之别”: 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目前的迫切需求是非常规货币政策——资产购买的退出,从2017年4月开始的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800亿欧元缩减至600亿欧元,再到今年1月缩减至300亿欧元,QE的退出只等最后的收尾。 按照2017年10月和今年3月议息会议决议内容来看,QE计划将持续到2018年9月,不过将年底理解为12月也非常合理,因而退出的时间点目前来看有两个:9月或12月。按照前期经验,欧洲央行非常注重对市场的预期引导,则市场收到最明确的预期引导,可能会在6月或9月的议息会议(6月的可能性更大)。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核心是“收益率控制计划”: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附近。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要使得通胀达到合意水平2%。 不过由于日本通胀的长期低迷,并且通胀预期存在比欧美更为显著的“适应性”,因而为了抬升政策的刺激效果,日本央行做了一项设定:通胀超目标设定,就是实际“观察到的通胀”显著地超过2%,才做货币政策的对应调整。 基于日本通胀目前的水平,可以判断,较长时间内日本央行都不会停止资产购买,但需要注意的是: 日本央行目前的政策目标已经不是资产购买规模,而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动,对应的资产购买的量是可以变动的(即达成目标的资产购买弹性在变动)——我们已可以看到日本央行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雷声小雨点大”地缩减资产购买了。 因而总结来看,欧洲央行的节奏应该是:9月或12月先缩减QE,2019年年中再加息;日本央行的节奏是:不确定时间点的加息和“雷声小雨点大”的QE缩减。 会有什么影响呢? 加息主要会通过预期慢慢地渗入资产溢价,会逐步抬升欧债和日债收益率,但由于欧元区的加息时点在明年2季度,日本央行则语焉不详(也明确表示短期不会),因而速度和幅度会比较缓慢,并非是一个主要的抬升项,加息的话语权仍在美联储。 退出QE的话,日本年内尚无可能,欧洲央行需要关注的是其预期指引推出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最早也要到6月,因而,缩表的影响除了盯住欧洲央行预期指引情况以外,主要的还是在环比的资产购买规模变动,也并非主要矛盾。 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 关注一点,在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决议落地前,市场有明显的加息4次的预期,引发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前期报告《鲍威尔的首秀有何不一样?》中讨论的:本质原因不是央行态度的变化,而是决策基础的变化——特别是通胀。 欧日央行单一盯住“通胀”的背景下,这一约束更为明显, 无论是加息“缩表”的进程,还是资产的完整定价,都要基于通胀本身的表现。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联储的加息4次讨论,还是似乎要来临的欧日版加息“缩表”,其决策基础都是通胀,行为本身只会带来波动而非趋势变化。基于通胀,我们维持前期判断:美元短期仍处于上行压力之中,美债收益率静待通胀确认,而后启动上行。 主要海外经济体经济数据与重大事件一览 相关市场表现 海外权益市场 前两周,全球权益市场整体上扬。发达市场上行1.53%,新兴市场上行3.15%,欧洲市场上行1.37%,亚太地区上行3.23%,金砖四国上行3.30%。分地区来看,美股小幅度上行,港股上行5.41%,德国上行2.47%,法国上行2.24%,英国上行0.68%,日本上行3.02%,俄罗斯下行1.97%,韩国上行5.85%,印度下行0.18%,巴西下行1.32%。 海外资金与债券市场 过去两周,以3月期LIBOR利率来看,美元3MLIBOR上行14.26bp至2.1775%,日元下行0.784bp,欧元维持不变,英镑上行1.698bp,瑞郎上行0.06bp。美元LIBOR隔夜下行0.25bp,1W期上行11.093bp,1M上行10.65bp,2M上行8.549bp,3M期上行14.26bp,6M期上涨11.246bp,12M期上涨10.344bp。 债券方面,短期限美债收益率全面上行,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全面下行。分地区以10Y债券收益率来看,美国国债收益率跌幅为3bp,日本上行0.2bp,英国下行5.93bp,德国下行4bp,法国下行8.3bp。 汇率 前两周,受各大央行会议纪要、美国贸易计划等因素的影响,美元走强,美指上行0.21%。日元上行0.19%,欧元下行0.37%,英镑上行0.69%。 过去两周,美元兑人民币上行。CHN HIBOR(除隔夜外)全面下行,与内地息差缩小。 大宗商品 过去两周,食品现货下行1.45%,家禽现货下行1.57%,金属现货上行0.54%。活牛期货下行9.5%,螺纹钢期货下行5.7%,铁矿石期货下行7.0%,焦煤期货下行6.3%,镍期货上行1.4%,布油期货上行0.5%,天然气期货上行0.7%。 风险提示 海外通胀变动;海外经济情况。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项目动态 政策法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项目动态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加息落地,还有什么需关注? 发布日期:2018-03-22 作者: 来源:固收彬法 【天风研究·固收】 摘要: 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市场的关注点集中于此,但事实上近期欧日央行的表态之中也蕴含了货币政策的显著变动: 就其影响而言,无论是市场关注的联储加息3次或4次,还是欧日版的加息“缩表”,其决策基础都是通胀,行为本身只会带来波动而非趋势变化。基于通胀,我们维持前期判断:美元短期仍处于上行压力之中,美债收益率静待通胀确认,而后启动上行。 加息落地,还有什么需关注?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决议公布,随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点评如下: (1)加息25BP,一如预期,重申将进一步渐进式加息,但无论是决议还是鲍威尔的发言,都意指2018年将再加息2次,这不同于鲍威尔2月在国会发言过后市场形成的全年加息4次的预期; (2)但须注意,虽然目前的表态仍然是全年加息3次,但是对比去年年底和本次利率点阵图情况来看,明显有更多的委员支持加息4次,基本上与加息3次的支持率形成持平,因而联储总体的加息态度是趋于“偏鹰”的; (3)决策基础方面,联储进一步下调2018年失业率料预期至3.8%(2017年12月份预期为3.9%),但仍然保持2018年核心PCE1.9%的预期水平不变;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对薪资的增速低于预期表示惊讶,认为尚不存在通胀会迅猛上扬的迹象,但认为通胀会在未来数月上升; (4)可以看出,薪资表现未如预期强劲,进而带来通胀回升速度相对减缓,是3月议息会议和2月鲍威尔国会报告里的核心区别所在,由于对决策基础判断的细微变化,带来了对加息路径表态的变化,因而对于市场而言,未来博弈的仍然是通胀走势。 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市场的关注点都集中于此,但事实上近期欧日央行的表态也蕴含了货币政策的显著变动,加息落地之后我们应该对此更加关注: 北京时间3月19日,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支持年底结束QE,对明年二季度首次加息预期满意,随后欧元显著上行。 3月20日,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公开表示:在达到2%通胀目标之前,不排除加息可能。 欧洲央行在3月的议息会议决议中就已明确: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这一次的表态仍然恪守了退出QE先于加息的节奏,结合日本央行波动不定的资产购买节奏和“语焉不详”的加息表态,可以说欧日版的加息“缩表”(指缩减或退出QE)蠢蠢欲动。 不过虽然谈的都是加息,但欧、日央行隐含描述的未来政策路径却有“天壤之别”: 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目前的迫切需求是非常规货币政策——资产购买的退出,从2017年4月开始的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800亿欧元缩减至600亿欧元,再到今年1月缩减至300亿欧元,QE的退出只等最后的收尾。 按照2017年10月和今年3月议息会议决议内容来看,QE计划将持续到2018年9月,不过将年底理解为12月也非常合理,因而退出的时间点目前来看有两个:9月或12月。按照前期经验,欧洲央行非常注重对市场的预期引导,则市场收到最明确的预期引导,可能会在6月或9月的议息会议(6月的可能性更大)。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核心是“收益率控制计划”: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附近。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要使得通胀达到合意水平2%。 不过由于日本通胀的长期低迷,并且通胀预期存在比欧美更为显著的“适应性”,因而为了抬升政策的刺激效果,日本央行做了一项设定:通胀超目标设定,就是实际“观察到的通胀”显著地超过2%,才做货币政策的对应调整。 基于日本通胀目前的水平,可以判断,较长时间内日本央行都不会停止资产购买,但需要注意的是: 日本央行目前的政策目标已经不是资产购买规模,而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动,对应的资产购买的量是可以变动的(即达成目标的资产购买弹性在变动)——我们已可以看到日本央行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雷声小雨点大”地缩减资产购买了。 因而总结来看,欧洲央行的节奏应该是:9月或12月先缩减QE,2019年年中再加息;日本央行的节奏是:不确定时间点的加息和“雷声小雨点大”的QE缩减。 会有什么影响呢? 加息主要会通过预期慢慢地渗入资产溢价,会逐步抬升欧债和日债收益率,但由于欧元区的加息时点在明年2季度,日本央行则语焉不详(也明确表示短期不会),因而速度和幅度会比较缓慢,并非是一个主要的抬升项,加息的话语权仍在美联储。 退出QE的话,日本年内尚无可能,欧洲央行需要关注的是其预期指引推出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最早也要到6月,因而,缩表的影响除了盯住欧洲央行预期指引情况以外,主要的还是在环比的资产购买规模变动,也并非主要矛盾。 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 关注一点,在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决议落地前,市场有明显的加息4次的预期,引发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前期报告《鲍威尔的首秀有何不一样?》中讨论的:本质原因不是央行态度的变化,而是决策基础的变化——特别是通胀。 欧日央行单一盯住“通胀”的背景下,这一约束更为明显, 无论是加息“缩表”的进程,还是资产的完整定价,都要基于通胀本身的表现。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联储的加息4次讨论,还是似乎要来临的欧日版加息“缩表”,其决策基础都是通胀,行为本身只会带来波动而非趋势变化。基于通胀,我们维持前期判断:美元短期仍处于上行压力之中,美债收益率静待通胀确认,而后启动上行。 主要海外经济体经济数据与重大事件一览 相关市场表现 海外权益市场 前两周,全球权益市场整体上扬。发达市场上行1.53%,新兴市场上行3.15%,欧洲市场上行1.37%,亚太地区上行3.23%,金砖四国上行3.30%。分地区来看,美股小幅度上行,港股上行5.41%,德国上行2.47%,法国上行2.24%,英国上行0.68%,日本上行3.02%,俄罗斯下行1.97%,韩国上行5.85%,印度下行0.18%,巴西下行1.32%。 海外资金与债券市场 过去两周,以3月期LIBOR利率来看,美元3MLIBOR上行14.26bp至2.1775%,日元下行0.784bp,欧元维持不变,英镑上行1.698bp,瑞郎上行0.06bp。美元LIBOR隔夜下行0.25bp,1W期上行11.093bp,1M上行10.65bp,2M上行8.549bp,3M期上行14.26bp,6M期上涨11.246bp,12M期上涨10.344bp。 债券方面,短期限美债收益率全面上行,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全面下行。分地区以10Y债券收益率来看,美国国债收益率跌幅为3bp,日本上行0.2bp,英国下行5.93bp,德国下行4bp,法国下行8.3bp。 汇率 前两周,受各大央行会议纪要、美国贸易计划等因素的影响,美元走强,美指上行0.21%。日元上行0.19%,欧元下行0.37%,英镑上行0.69%。 过去两周,美元兑人民币上行。CHN HIBOR(除隔夜外)全面下行,与内地息差缩小。 大宗商品 过去两周,食品现货下行1.45%,家禽现货下行1.57%,金属现货上行0.54%。活牛期货下行9.5%,螺纹钢期货下行5.7%,铁矿石期货下行7.0%,焦煤期货下行6.3%,镍期货上行1.4%,布油期货上行0.5%,天然气期货上行0.7%。 风险提示 海外通胀变动;海外经济情况。